25
2022
-
03
一汽重卡攻占新能源
作者:
1956年7月13日,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下線,由毛澤東親自命名為“解放”。這輛解放牌卡車結束了新中國不能造車的曆史。“解放”二字,來自毛澤東對《解放日報》的題字,蘊含着一代人對中國工業發展的希冀。1986年9月29日,老解放停産,在這期間的30年裡,第一代解放車創造了1281502輛産量的曆史,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全國汽車産量的一半。
數十年後,一汽解放(SZ 000800)成為重卡汽車的龍頭,長期占據銷量第一的位置。自第一輛車從長春下線,到2007年裡程碑式的第六代重卡J6投産、2018年J7出場,一汽解放不斷有所創新,沒有走上一些傳統企業“吃老本”的命運。作為國内自主品牌曆史最悠久的企業,如今,一汽解放進入新能源轉型的大變革前夜。
複盤一汽解放的當下,可以看到一張幹淨的财務報表,沒有曆史負擔,盈利能力不斷提升,而當面對銷量持續下滑的不景氣态勢,進入重卡行業“存量時代”,靠單純“賣車”盈利似乎已經獨木難支。此時,一汽解放投資300億強勢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,曾在新能源領域止步不前,緩緩來遲,外界不免有諸多期待和疑問:能否保持過往業績長虹的優勢,引領重卡行業新能源革命?有多少“家底兒”能為轉型提供動能?
/ 01 /
重卡之王迎來拐點
一汽解放在重卡領域似乎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王者,已經多年蟬聯各類數據第一。但外界鮮有人知的是,一汽解放曾一度掉隊,為了回歸“王者之位”耗費數年。2005年解放重卡銷量下滑56%,退居東風之後。當時,一汽解放得上了“大企業病”。面對外部環境,反應不夠靈活。彼時,虧損約4億元左右。
帶領一汽解放走出泥潭的關鍵人物叫許憲平。此前,他剛帶領天津一汽夏利走出困境,再次臨危受命上任一汽解放總經理。許憲平上台後裁員整頓,大刀闊斧進行改革。他的優勢正是在自主品牌整車領域。2009年至2010年兩年間,一汽解放淨利潤從不足3億元增長至20億元以上。在天津一汽夏利和一汽解放的兩次不俗表現,成為他的進階之梯。一汽集團缺失掌門人時,一汽十位領導成員中僅排名第九且年齡最小的他,作為一批“黑馬”被中組部選中。
在他任職期間,一汽解放推出了J6等車型,不斷加深積澱,2016年,一汽解放重卡重回第一位置,2017 年中卡重回第一,一直保持到今天。
如今,以一汽解放為代表的重卡汽車領域,正在進入存量時代。一汽解放再次面臨新挑戰。3月11日發布公告稱,一汽解放2022年2月汽車總銷量約2.17萬輛,同比減少48.05%;今年累計銷量約4.99萬輛,同比減少58.68%。
作為“重卡一哥”的一汽解放,實際上,自去年4月起總銷量一直在下降,去年起“高開低走”,近幾個月有上漲但并不明顯。
為何出現如此大反差?回溯重卡銷量在最近幾年的變化,2020年達到峰值,2021年市場開始收縮。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,2021年下半年,重卡行業進入“全面國六”時代,因國六購車成本更高,因此,為了争奪排放标準切換的市場機遇,大量需求被提前透支,“國五”仍然大賣。同時,不少“國三”重卡提前淘汰,補貼窗口截止到2020年年底,車輛替換提前在2020完成。
盡管如此,截至去年7月,“國五”的庫存壓力仍然巨大。全行業國五重卡庫存仍有25萬輛左右,大部分經銷商為了減少損失采取降價促銷抛售國五庫存。從目前的狀況來看,疊加基建投資放緩影響下,市場需求愈發疲軟,這一狀況或将繼續維持。
2022年1月,“國六”柴油重卡銷量在整個重卡市場終端占比已超過80%(1月達到2.47萬輛)。至此,市場開始有了上揚趨勢,但并似乎不樂觀。
毫無疑問,一汽解放的銷量正在下降。2022年3月11日,中汽協線上發布2月貨車産銷數據。2月,卡車産銷分别為25.4萬輛和22.7萬輛,分别同比下降19.4%和17.8%。作為行業龍頭企業,它集中反映了整體市場的狀況。
科瑞咨詢重型商用車市場預測研究,2022年,重卡市場回歸百萬輛規模,中卡市場在17-18萬輛規模。這一銷量規模處在什麼水平?我們對比前幾年重卡汽車銷量即可知:重卡整體市場正在收縮。
這一情況不僅在國内,根據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,2021 年,由于芯片供應短缺嚴重等因素,疊加疫情影響市場複蘇,大多數國家汽車市場銷量連續下降。
在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的轉型過程中,一汽解放底氣如何?它存在怎樣的機遇或未知挑戰?
數據來源:一汽解放2021年度産銷快報
從産品結構來看,一汽解放最主要的營收來自重卡(即重型貨車)。以2021年為例,總計44萬汽車銷量,其中重卡銷量占79%,達35萬輛。中型貨車約2.7萬,輕型貨車約6.5萬,另有客車不到1000輛。
重卡行業集中度較高,在過去已形成了幾家獨大的局面。5 家頭部重卡企業銷量超過了全部重卡全年總銷量85%以上。不僅如此,一汽解放相比其他大部分企業存在一些領先優勢。2021年重卡企業TOP10 中,市場份額增加的企業僅有重汽(增加2.38%)和一汽(增加1.59%)兩家企業。毫無疑問,兩家企業擠壓的恰是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。
目前,一汽解放無論銷量還是市場占有率方面,均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。據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1-2月,一汽解放以累計重卡銷量4.7萬輛,市場份額27%的戰績,超過去年整體水平,位居行業第一。
因此,短期來看,縱觀整個重卡行業一汽解放仍然是“老大哥”,具備明顯的優勢地位。
/ 02 /
營收、利潤“雙赢”背後的抉擇
一汽解放的優勢是否能夠持續,首先需要從财務面上尋找答案。
實際上,一汽解放的利潤保持不錯,甚至賬上存有大筆現金。
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達到886.01億。以最近第四季度的銷量來看,全年營收或超過2020年。而2020年,正是一汽解放通過重組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首年。重組上市在财務數據上,帶來的是歸母淨利潤上漲更加明顯,2019年5277萬,2020年達到26.7億,2021年前三季度35.7億。
一汽集團在目前六大國有汽車集團中,唯一一個未整體上市。在一汽系裡,一汽解放作為當之無愧“現金奶牛”般的存在。将近三年間,一汽解放營收實現爆發式增長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其股價長期保持低位運行,并未受到市場更多積極反饋。這與整個重卡市場發展密切相關,作為周期性行業,一輛重卡往往在6~7年的使用壽命,因此這也基本是一個市場周期的時長。換句話說,銷量僅僅是資本市場所關注的一個指标,若未看到明顯的市場前景,股價也難以随着銷量迅速波動上揚。
眼下的利好情況或許并不能持續。一汽解放高層也有共識:2022年将是商用車行業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。一汽解放2022年靠銷量實現盈利會比較困難。
為了穩固已經取得業績成果,“調整盈利結構”,成為一汽解放在今年的頭等大事。
今年重卡行業被認為是“低開高走”,接下來的三、四月份将是重卡汽車銷售的黃金期,一旦銷量不及預期,那麼下半年壓力巨大,今年虧損或許不可避免。這也是一汽解放管理層形成了共識。
盡管如此,危機仍然存在。重卡(含牽引車、自卸車、載貨車等)細分市場下的牽引車,是一汽解放的優勢市場。
中國的卡車市場從解放的中卡起家,直到2004年7月15日,一汽獨立研發的解放第5代産品奧威重卡問世,一汽解放正式切入重卡市場。
2007年7月15日,時任一汽解放卡車廠廠長胡漢傑駕駛着一輛解放J6重卡在長春總裝基地亮相,宣告一汽自主研發的解放J6重卡問世。這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款車型。一汽“高品質J6重型車及重型柴油機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”項目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,這是中國科技獎項的最高榮譽。當年,該獎項也是設立以來首次把最高獎項頒發給民用車輛,它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最高水平。
在這一自主品牌背後,一汽解放實際采用了“以我為主,聯合開發”的模式。解放J6項目起步于2000年,因缺乏重卡開發經驗,一汽解放在自主研發6DL大馬力發動機的基礎上,與意大利IDG合作了駕駛室。此次成功,對于一汽解放而言,意味着自主品牌可行,其産品結構調整基本完成,由中型、準重型走向了重型化的新時代;更大的意義在于對重卡行業的示範作用:聯合開發模式可行——這後來成為一條行業通路。
2021年一汽解放牽引車市場份額占到近三成(達到29.5%),提升了1.6個百分點。然而,當前的牽引車市場整體銷量低迷。據2022年1月重卡銷量市場數據,牽引車占比僅為45.3%。去年,進入“全面國六”後的後半年裡,牽引車終端市場六個月合計銷量僅有17.55萬輛,僅為2021年全年銷量貢獻了27%。按目前銷量來看,“低開高走”或成定局,這一狀況仍然要持續一段時間。這也是當前公路運輸市場走低的表現之一,直接沖擊了一汽解放的優勢闆塊。
與此同時,随着商用車合資股比放開,如斯堪尼亞、奔馳重卡等開始與國内的重卡車品牌展開同台競技,所形成的競争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。
/ 03 /
重卡攻占新能源
數十年來,一汽解放曾多次站在中國汽車發展曆史的轉折點。曾經,走自主品牌還是選擇合資,是其所面臨的難題。因為奔馳提出一汽要放棄“解放”品牌,隻能保留解放原有的銷售服務網絡,一汽放棄了合資,毅然讓解放走自主發展的道路。
“解放是一汽的根”,這是一汽集團内部長期的共識。當新能源汽車這一新的曆史拐點出現時,一汽解放又将迎來什麼?
從官方信息來看,新能源将成為一汽解放的第二增長點是毫無疑問的。未來,新能源或将成為它的主要營收來源。去年9月29日,一汽解放發布新能源戰略,邁出了新能源車轉型的重要一步。一汽解放新能源事業部将正式挑頭推進轉型,同時,還提出了300億元的投資計劃。當前一汽解放已完成J7、JH6、J6L、J6F等重、中、輕、微、客全系列141款新能源産品投放。一汽解放J7整車智能工廠也落成投産,年産整車5萬輛。新能源重卡中99%為使用動力電池的純電動重卡,因此,一汽解放對新能源加碼的力度,可對比近些年來我國重卡汽車的電動化率看出來。
重卡電動化率2021年僅0.90%。以2022年重卡總銷量100萬輛的口徑來看,電動重卡産量突破4萬輛,今年重卡電動化率可達到4%。如此分析,從0.9%到4%,确實堪稱跨越式發展。新能源商用車之所以長期處于低水平狀态,最關鍵的制約因素是成本過高。随着技術持續疊代等,未來或将更有助于市場滲透。
一汽解放在這一領域也是雄心勃勃。據2021年最新發布的“15333”新能源戰略,2035年銷售新能源整車占總銷量超過70%,達到50萬輛。而2025年銷售新能源整車要實現12萬輛目标,占總銷量的20%。而2021年一汽解放銷售的新能源産品總計不過2600輛(中重卡1000輛,輕卡800輛,客車銷量800輛)。
據行業專家預測,“新能源商用車是一個長期化的過程,預計到 2035 年,50%以上的商用車将實現新能源化。” 據此,一汽解放的新能源占比相對整個行業可能高出20%。
一汽解放的新能源化的前景廣闊,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。要實現這一突破,首先面對的是具有先發優勢的其他競争對手。作為傳統重卡巨頭,能否保持龍頭企業優勢,仍然要看後期轉型效果。
實際上,一汽解放曾失去了新能源轉型的一次良機。
2014年時,一汽集團曾發布“中國一汽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”,計劃到2020年實現6個新能源整車平台、16款車型全系列産業化準備,占取15%以上的市場份額。其中,包含“完善2個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産品平台”。2017年,這一項目慘遭擱淺。這一決定背後的原因在于,自2013年,作為上市公司的一汽解放,歸母淨利潤持續呈下降趨勢。2016年,一汽集團迎來9.5億元的虧損。轉型新能源必然要投入大筆研發資金,而且電動車當時的盈利能力不如燃油車。與此同時,複興紅旗品牌是一汽集團着力的重點方向。
在新能源高速發展的幾年裡缺位,一汽解放開始掉隊。這一故事似乎是諾基亞被蘋果超越的翻版。如今,新能源的引擎再次發動,後來者能否居上仍然未可知。
據相關數據顯示,2021年一汽解放才擠進電動重卡産量前十的榜單,排在第八位。三一汽車、宇通重工等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。漢馬科技、上汽紅岩、北奔重汽、徐工、北汽福田等傳統重卡巨頭也在紛紛入局。
當然,目前來看,這場對于新能源重卡市場的争奪戰才剛剛打響,盡管勢頭迅猛,但一汽解放雖然不是第一批選手,但入場并不晚。
不過很顯然,2022年将有一場激烈厮殺。最新的交強險終端銷量數據顯示,2022年1月,國内新能源重卡行業銷量為2283輛(超過去年三一汽車全年的銷量表現),同比暴漲1318%。新能源重卡在重卡汽車領域的滲透率迅速上升到7.5%。不出所料,每家都想占得先機。
回到行業本身,由于新能源重卡商業應用剛起步,存在不少痛點。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流程也跟傳統車大相徑庭,原有的研發體系面臨深刻改變,包括汽車制造、電池、電控、電機及自動駕駛等複雜技術,并非單純造車。為搶占更多市場份額,率先吃螃蟹的人,需要解決不少新問題,比如換電裝置、換電站等。這也是一汽解放将面臨的挑戰。
從入場時間上來看,一汽解放相比傳統車企比較靠前,但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大盤裡卻仍然落後;在技術開發上,投入巨大;從财務面上看,公司基本面表現較好,盡管銷量持續霸榜,但盈利能力相比同業并不突出。看起來,似乎萬事俱備,那麼,對于這場新能源重卡領域的革命,一汽解放是否能長期保持樂觀态度?
相關新聞
宜昌車的技術有限公司官網正式改版!歡迎您的訪問
2022-03-24
-
移動端訪問
二維碼
掃描立即訪問
- 返回頂部